
一、农管执法是干什么的工作?
农管执法是指打击假冒伪劣种子、农药、兽药等侵害农业利益的违法行为,并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。农管执法的范围广泛,涵盖了种子、农药、兽药、饲料、农机、动植物检疫防疫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渔政等多个领域。
1、打击假冒伪劣种子:农管执法部门通过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、销售和流通行为,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的种子,保障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产量提高。
2、打击假冒伪劣农药、兽药:农管执法部门加强对农药、兽药市场的监管,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、兽药的违法行为,保障农民使用的农药、兽药的质量安全,防止对农作物、畜禽等的损害。
3、监管饲料质量安全:农管执法部门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监管,检查饲料的生产、质量控制和销售环节,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,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产品的质量。
4、监管农机使用安全:农管执法部门对农机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管,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质量监控,确保农机的安全可靠性,提高农机作业效率,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。
5、动植物检疫防疫:农管执法部门加强对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,防止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,保护国内农作物、畜禽和生态环境的安全。
6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:农管执法部门对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储存、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管,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,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
7、渔政执法:农管执法部门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进行监管,打击非法捕捞、违规养殖等违法行为,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民的合法权益。
二、农管是什么部门什么时候成立的?
农管(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)是中国农业农村局下属的部门,负责农业领域的执法工作。为了更好地维护农业利益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、推动农业现代化,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于2018年在机构改革中成立。
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3年,当时成立了第一个农业执法队。这个执法队的成立是为了应对农业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,包括假冒伪劣种子、农药滥用、非法渔业等。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,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工作逐渐扩大和调整。
2018年的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,原来分属于各地农业农村局、土地管理局、农机局等的多个农业执法部门进行了合并整合,形成了现行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。这一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执法效率、加强执法统一性,促进农业综合管理的协调推进。
总结:农管执法的目标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,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,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,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成立使得农业领域的执法工作更加专业化、集中化。他们的职责范围涵盖了种子、农药、兽药、饲料、农机、动植物检疫防疫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渔政等多个领域。